2019年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9-07-19浏览次数:

2019年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一、艺术课程建设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的艺术教育课程教学,坚持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突出创新能力的培育,依托本校相关学科和教育资源优势,通过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完善艺术教育的学科建设。艺术类通识课程涵盖艺术理论教育、技能教育、鉴赏教育等。

我校高度充分认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构建了“线上+线下”的选修课程结构。2019年开设了《音乐鉴赏》《美术鉴赏》课程。2019年(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开设了网络文化专题讲座、外国文学名著鉴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3门线下选修课,各2学时,36学时。网络文化专题讲座有近627名学生选修学习,外国文学名著鉴赏有近594名学生选修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近599名学生进行选修学习。

实施“十百千”工程,逐步开发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欣赏、音乐、舞蹈类等52门线e学堂课程,也就是线上公选课课程,丰富通识教育学习资源,提高学生人生境界,增厚学生人文精神、家国情怀、审美意趣和创新意识。以每学期开设30门课,轮流循环方式保证52门课程每学年全部开设。每门课程1学分,18学时。2019年(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e学堂课程开设了涉及作品赏析类、艺术史论类等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艺术类任选课近22门:数学与人类文明、丝路上的文明、美学原理、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欣赏、认识电影、国学概要、中国文化导论、中国传统文化、世界史纲要、认识海洋、海洋文明、设计美学、中国文化地理、外国教育史 、中国史纲要、印度文明、西方音乐史、世界现代舞蹈艺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 、西方文化史、认识大脑:脑科学导论。

学校依托综合性大学优势,组织艺术、通识、体育等相关学院教师,开设了涉及作品赏析类、艺术史论类、艺术评论类和艺术实践类等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任选课若干门,并充分利用我校入选省和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的课程资源和网络艺术课程资源,满足不同学科专业、不同基础学生的需要,使之通过课程学习进一步了解艺术语言特点,研究艺术与历史文化的关系。课程内容突出以审美知识为核心,注重以人为本,体现教学内容的多元性、丰富性、针对性。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设有服装与服饰设计、影视动画、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融媒体技术与运营(含摄影与摄像艺术)、园林工程技术7个专业。每个专业都有艺术类必修课,例如: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等。

我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主要由设计素描、设计色彩、造型设计基础(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风景写生和速写(人物速写、场景速写建筑速写)等课程组成。专业选修课主要由美术鉴赏、音乐欣赏等课程组成。其目的是提高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造型设计、色彩的认知及运用等技能,这几门课程的开设涵盖面很广,几乎包含了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基本认识和技能的要求。

艺术与传媒学院设有灯彩技艺工作室,面向学生开设了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灯彩概论》《木刻版画》等公共选修课。

2019年1月4日,湖北省标识行业协会与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共同举办了“标识设计的未来”主题分享会,日本标识设计协会会长宫崎桂、日本九州大学艺术工学府博士张彦芳受邀到场作主题分享,并与来自49家会员单位、27家相关单位的设计精英们,以及5所高等艺术院校师生近400人共同探讨标识设计的未来。2019年11月27日漫画师方少华来校与学子漫“话”人生。他以“把兴趣培养成爱好,将爱好坚持到底”为题,强调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常常一时兴起,而爱好更加持久。鼓励同学们遇到挫折,坦然面对,铭记初心。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灵感来源,那就是多看、多想、多画,将日常所见随时随地记录下来,形成自己的素材库,到用时才能信手拈来。

营造艺术专业学术氛围,持续举办“大家讲坛”系列讲座。年度邀请:李江明(大师)雕版、张超(大师)传统插花、叶双贵(教授)陶艺、唐应山(教授)绘画等教授及企业专家,开展各类专业讲座4次,听众人数达1500余人。

高职教育定位是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其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是“理论实践合一”,虚拟教学、项目实做目的是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注重实践教学” 所以最终导致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陈旧、专业针对性不强,不利于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衔接。

二、艺术教育管理

艺术与传媒学院2019年度本院在校生1421人,教学班47个,教职工64人。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要求,学校成立了公共艺术课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公共艺术课的建设和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具体协调全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工作。

孙美华副校长分管艺术与传媒学院。学校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成立了由分管教学工作副校长担任组长、教务处长担任副组长的美育教育课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美育教育课程建设和管理。要求教师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及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依托相关学院配备美育教育课程教室和设备器材,能够满足我校美育教育课程的教学需求。

三、艺术教育经费投入和设施设备

2019年,学校拥有各类艺术专业实训室43间,面积约3000平方米,教学实训设备资产值1800余万元。学校还有各类学生艺术活动场地2000平方米,满足学生活动需要。学校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先后与90余家企业签订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协议,为学生搭建了良好的专业实习、实训及就业平台,持续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四、第二课堂活动

1.人文素质讲座“雅”课堂

我校深挖广拓,请进专家开展美育人文素质教育讲座5场,邀请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雕版印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江民先生及其子李华俊(市级传承人)就“中国雕版印刷——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丰盛的文化大餐。邀请武汉工程大学外语学院程建山副教授带来的“美国电影中的中国形象”精彩讲座。邀请武汉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武汉漫画研究会副会长、新华社签约漫画师方少华先生来校与学子漫“话”人生开展“把兴趣培养成爱好,将爱好坚持到底”主题讲座。邀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外国语学院李慷副教授主讲“美国当代族裔小说中的共同体主题书写”讲座。邀请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梅勇博士为我校学子做“中西文化差异研究---以中美教育为例”讲座。

2.校园文化活动“灵”课堂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大学生的古典文化底蕴,增强我校学风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由校团委举办开展首届“吟诵石刻经典 共创书香校园”诗词活动;举办“书香光谷,东湖高新区2019年全民阅读进高校——如何练就好声音”;举办“以文会友,共创经典”主题讲座活动;湖北省群众艺术馆主办,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承办的“我的生活我的歌”周曼丽原创音乐赏析大型讲座;主办“我们都是追梦人”第十三届校园歌手大赛决赛;举办“吟诵石刻经典 共创书香校园”首届校园诗词大会。校团委举办读书月活动系列之最是书香能致远--第三届“品味经典 师生共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芳草》杂志社副主编哨兵老师应校团委之邀,为我校文学爱好者带来“现代汉语诗歌的传统”的专题讲座。

由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武汉市广播电视大学主办,校团委承办的“我和我的祖国”——庆国庆、迎军运、迎新生文艺晚会在田径场隆重举行。学子们以《我们走在大路上》《入党》《中华女儿》一支支或斗志昂扬或催人振奋、或感人至深的舞蹈,充分展示浓浓的爱国情怀。校领导与万余名师生共同演唱《我和我的祖国》,共同向祖国告白;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青年志愿者,在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来临之际,以视频形式迎军运到来, 展志愿风采。

3.社团文化活动“趣”课堂

学校现有55个社团,含艺术教育类社团24个,全年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艺术活动。计算机协会举办第二届校园艺术PPT设计大赛,汉艺苑笛箫协会举办“竹韵薪传”专题晚会,超越摄影协会举办《与武软的最美同框》活动;书法协会举办第十三届“翰墨杯”现场书法大赛;象棋协会举办第六届“武软杯”象棋高校联赛;心弦吉他社举办夏季音乐晚会;街舞社举办“身体随着音乐舞动,汗水在青春中挥洒”主题表演;音乐社举办夏季音乐节;湖北大鼓社团特邀付群刚先生为田埔小学全校21名同学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湖北大鼓课;SOD舞迷协会举办社团成立十五周年晚会;樱之语协会在综合楼四楼多功能厅举办了社团成立十周年晚会;TIM魔术社举办魔术专场晚会;原野文学社举办第九届“青春飞扬”暨第七期《原野》发刊活动。




上一条:2020年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关闭